图片 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丢分的六种情况_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|官网平台**

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|官网平台**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考试 > 学历类 > 高考 > 各科备考 > 高考语文备考 > >

高考语文翻译题中最易丢分的六种情况
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|官网平台** | 本文已影响
  一、专有名词,强行翻译

  在翻译文言文时,遇到一些国名、地名、年号、谥号、官职等专有名词时,可不作翻译,将之保留即可。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、特定的指称意义,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。强行翻译,难免画蛇添足。

  示例1.永乐元年入朝,留为故官。未几,复谢去。(《明史·郑濂传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,(留下原来担任的官职。不久,又辞官离去)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永乐、元年分别是年号、年号开启的第一年,这都有其特定意义,不必翻译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永乐一年(或元年)被征入朝。

  示例2.淮南王朝,杀辟阳侯,居处骄甚。盎(爰盎,人名)谏曰:“诸侯太骄必生患……”(《爰盎晁错传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,(杀了辟阳侯,生活起居、处世表现非常骄横)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,应保留原文。如译为“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”,意义就变成“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”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。

  二、该译不译,文白混杂

  有些考生在翻译时,往往有个别的词语不彻底翻译或不翻译,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,导致文白混杂,不伦不类。

  示例3:燕兵既入,有告建文帝匿其(郑渶)家者,遣人索之。渶加厅事中,列十大柜,五贮经史,五贮兵器备不虞。使者至,所发皆经史,置其半不启,乃免于祸,人以为至行所感。(《明史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使者来了,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。置其一半不打开,才免于祸患,人们认为是“至行”感应的结果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“置其一半不打开”,文白掺杂,读者还不知具体含义,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:“丢下另一半未打开”。“认为是‘至行’感应的结果”,“至行”何意呢?读者也不清楚,如此老师就觉考生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。

  三、脱离语境,孤立翻译

  在古文中,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。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,往往就难以准确。

  示例4.(原平)宅上种少竹,春月夜有盗其笋者,偶起见之,盗者奔走坠沟。原平自以不能广施,至使此人颠沛,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,令足通行,又采笋置篱外。邻曲惭愧,无复取者。(《宋书·郭原平传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,致使此人颠沛流离,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,让人的脚通行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选句前的语境是:郭原平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,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,被郭原平偶尔撞见,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。于是句中的“颠沛”就应翻译为“跌倒”。另外,句中的“足”,也应译为“足以”,意即郭原平尽量将桥建得宽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,至使此人跌倒,于是就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,让人足以通行。

  示例5.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,请兵自卫。伯颜曰:“行人以言不以兵,兵多,徒为累使事。”(《元史·列传十四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,兵器多了,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“行人”不是出行的人。因为前面说是奉命使宋,故应译为:出使的人。“以言不以兵”,“兵”不是兵器,前面有句“请兵护卫”,故“兵”应为:士兵或武士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,随从武士多了,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。
  四、该补不补,语意错误
  古汉语常见主语、谓语、宾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,如果我们翻译时该补不补,整句话的语意就难见清晰连贯。

  示例6.汉为人质厚少文,及得召见,遂见亲信。建武二年,封汉为广平侯。(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等到召见,就受亲近信任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“召见”是何人召见,“亲信”是受何人亲近信任,没有补出,语意就模糊。再从后面“封汉为广平侯”来看,可见,是被皇帝召见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等到被(皇帝)召见,就受到(皇帝)亲近信任。

  示例7.(王韶病卒,高祖言甚凄怆)。使有司为之立宅,曰:“往者何用宅为,但以表我深心耳。”(《隋书·列传第二十七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,只是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“但以表我深心耳。”“以”后少了一个“此”,翻译时要补上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只是以(此)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

  五、该调不调,不合规范

  古汉语常见句子倒装现象,我们翻译时要调整过来,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与现代语言习惯。该调不调,语言不合规范,也影响句意的理解。

  示例8.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,令晋为之饰装,从衣文之媵七十人。(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跟随的穿着华丽衣服侍妾有七十人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古代常把数量词放在中心词的后面,这是定语后置句的一种,我们翻译时要加以调整。“从”是“使……跟从”之意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让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跟随。

  六、要点遗漏,字未落实

  文言文句子翻译,除了表达舒缓语气的语气词,与取消独立性或倒装标志的结构助词,要字字落实。许多考生,对有些实词、虚词等意义未认真落实,以致句意翻译不到位。

  示例9.九年,以年老,征为光禄大夫。既至,高祖嘉其清洁,甚礼异焉。每朝见,犹请剧职自效。高祖笑曰:“朕使卿智,不使卿力。”(《梁书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到任以后,高祖赞赏他清廉,很礼待他。每次朝见,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句中的“礼异”是并列着的两个动作,“礼”为“礼待”,“异”为“以之为异”,即“认为他很奇特”,属意动用法。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一般都属于评分点,而学生翻译时如遗漏了这一要点,则必导致失分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到任以后,高祖赞赏他清廉,厚待他,认为他很奇特。每次朝见,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。

  示例10.休固争曰:“罪细且不容,巨猾乃置不问,陛下不出伯献,臣不敢奉诏。”(《新唐书·韩休传》)

  【学生翻译】罪轻的人不被宽容,罪重的人放过而不问,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,我就不能接受诏令。

  【答案分析】“罪细且不容,臣猾乃置不问”,“且”是“尚且”之意。“乃”是“竟然”之意,在翻译时,省去这两个词的翻译,句子的语气、情感就会受到影响,故要翻译出来。

  【正确翻译】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,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,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,我不能接受诏令。

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|官网平台**

随机阅读TODAY'S FOCUS